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建设绿色龙江的时代背景下,秸秆处理曾是困扰乡镇的一道难题。以往,乡镇自行组织秸秆翻埋,不仅耗费大量行政精力,且因作业标准不一,时常出现翻埋不彻底、影响次年春耕,甚至损害土地长期肥力的情况。
如今,这一局面正被高效、规范的市场化手段所改变。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(以下简称“农交中心”)市场交易部积极践行集团“三走”工作措施,主动“走下去”,深入双鸭山、鸡西等地的乡镇与村集体,开展精准对接。面对基层反映的秸秆处理成本高、作业不规范、监管难度大等现实难题,农交中心迅速响应,充分发挥省级平台资源整合与流程管控优势,将标准化、竞争性的采购机制引入秸秆还田领域,不仅为乡镇提供了“专业人干专业事”的高效解决方案,更实现了财政资金集约利用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的双重目标,切实为基层破解了难题,为黑土地保护与生态增值注入了持续动能。
	
一、平台精准服务,为乡镇纾困解难
农交中心为乡镇提供的是覆盖项目全周期的“管家式”服务。一是挂牌前精准指导。针对乡镇对采购程序不熟悉的情况,农交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对接,对采购决策流程、会议决策、服务需求等进行专业审核,提前预警风险,提出合理化建议,确保项目合规、高效启动。二是挂牌中高效组织。项目发布后,农交中心利用其广泛的供应商资源库和宣传渠道,广泛吸引市场主体参与。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各方疑问,确保采购文件解读清晰无误,为充分竞争奠定基础。三是成交后保障履约。采购项目结束后,农交中心积极组织双方签订合同,并持续跟踪后续履约情况,确保供应商完成工作质量,形成管理闭环,让乡镇政府省心、放心。
	
二、市场化竞争机制,为财政精打细算
乡镇政府通过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,显著节约了财政资金,有效放大了政策效能。政府原定的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标准为每亩65元,通过农交中心平台进行公开竞价采购,成功吸引多家优质供应商参与竞价。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的秸秆翻埋还田服务采购项目中,双城市庆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18轮次、长达62分钟的激烈竞争,最终以每亩45元的价格成交。这一结果直接为政府节约了每亩20元的补贴支出。该乡镇通过农交中心平台共完成21080亩土地的秸秆还田采购,累计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,真正实现了“花小钱、办大事”的政策目标,使涉农资金发挥出更大效益。乡镇政府在亲眼看到平台带来的实打实效益后,纷纷表示将主动梳理本地区其他可进入平台交易的项目资源,进一步借助市场化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资金使用绩效。
	
三、标准化作业保障,为土地注入活力
秸秆翻埋还田是落实国家“藏粮于地”战略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。乡镇政府通过农交中心引进的专业化农机合作社,凭借其精良的机械设备与规范的技术标准,实现了作业质量的跨越式提升,为黑土地保护与提升注入了持续活力。一是实现“深翻还田”到“精准养地”的升级。通过农交中心引入的专业合作社,配备大马力拖拉机及高性能还田机械,能够有效避免了浅层翻埋导致的秸秆与作物争氮、出苗不齐等问题,更将秸秆从“废弃物”转变为滋养耕地的“绿色营养餐”,从根本上提升地力。二是构建“质量可控”的作业保障体系。农交中心协助招采双方建立了一套可追溯、可考核的标准。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翻埋深度、粉碎长度、起垄垄高、留茬高度等关键技术指标,并将款项支付与后续验收结果挂钩,杜绝因秸秆处置不当引发的焚烧隐患与面源污染,真正守护了龙江的蓝天净土。三是筑牢“稳产增产”的生态根基。通过农交中心的标准化服务,秸秆实现了从“一烧了之”到“沃土良田”的华丽转身,为次年春耕播种、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了疏松、肥沃的土壤环境,为粮食的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生态根基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